ChatGPT催热AI制药,多家药企布局,深圳埃格林董事长杜涛:应多关注
ChatGPT横空出世,AI制药又重新成为医药投资领域的“香饽饽”。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ChatGPT催化医疗AI进一步发展,看好AI制药、病理诊断等应用领域。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影像、临床辅助决策、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药物研发等领域,主要在辅助侧及数据侧应用广泛,以提高效率。以AI制药为例,相较于传统药物研发环节,AI制药可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同时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和投资回报率。
“ChatGPT现阶段还不能对创新医药的临床试验起到直接帮助作用,但对于医药研发人员来说,ChatGPT至少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助手。我们也曾经试用过ChatGPT,它给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信息性和逻辑性。因此,对于医药研发人员来说,ChatGPT在信息搜集方面会有很大帮助。”在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国际创新药物监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埃格林医药董事长杜涛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AI制药概念的再度兴起,也让相关企业的命运迎来转机。
国内AI制药头部企业晶泰科技近日现身港股18C潜在上市申请人名单。晶泰科技是一家以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为全球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药物发现一体化解决方案。2021年曾传出晶泰科技赴美上市的消息,但该计划最终未果。
18C是港交所为吸引具备发展潜力,但尚未满足主板上市规则的特专科企业而设立的交易板块,首批潜在申请人名单只有11家企业,晶泰科技是其中之一。
E药经理人统计显示,2021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AI制药领域共发生41起投融资事件,除3起未披露融资金额事件外,总融资额超60.5亿元。
随着ChatGPT概念的走红,包括复星医药、成都先导(688222.SH)、皓元医药(688131.SH)、药石科技(300725.SZ)、泓博医药(301230.SZ)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医药企业纷纷对外透露公司AI技术项目的进展。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近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在创新药靶点发现和药物设计、精准医疗和智能手术三方面推进AI制药业务。复星医药已在该领域布局超过五年,有五大领域涉及AI制药,包括超声影像、药物发现、精准医疗等,并孵化了杏脉科技、新肽科技等多家公司。
成都先导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公司与腾讯AILab的第一阶段合作案例的成果已经发表于ACS Omega,双方共同享有基于AI技术的分子骨架跃迁系统。该算法有望加快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小分子设计环节,从而减少人力以及时间成本。
“公司认为整个AI药物研发领域未来将保持长期向上发展趋势,但其发展速度、阶段性效果等需要冷静分析、避免短期盲目过热。”成都先导方面表示。
而由杜涛创办的埃格林医药则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端到端AI技术为核心的创新药企业,目前公司拥有10条研发管线,其中有5条管线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不过,AI不是万能,其将如何改变制药业,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答。
杜涛指出,AI不能直接生产药物,但是可以为药物的研发提供支持与赋能。AI技术对药物研发的赋能作用可以粗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分子/靶点阶段、医药生物学阶段和临床阶段。目前,中国的AI医药企业的对外服务能力大多集中于前端,即分子/靶点阶段。但事实上,后端的临床阶段才是医药研发中对时间和资金需求量最大的阶段。
正因为此,埃格林医药选择在临床阶段的AI技术赋能作为主攻点。“我们考虑到,在中国做前端服务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而医药工业研发成本最高的恰恰是后端的临床部分,如果通过AI技术的应用,能加速药品的临床试验速度,压缩临床研究的周期,降低临床失败的风险,所能获得经济效益将会更大。”杜涛表示。
截至目前,尚未有基于AI技术发现和设计的新药获得上市批准,但随着资本不断加码,以及技术的升级迭代,AI制药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AI制药深度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AI制药市场规模为27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2040亿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