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发展报告》白皮书重磅发布
8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研究编撰的《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发展报告》白皮书在上海发布。
报告指出,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能源消费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小型标准电池充换电一体化的能源储存和应用模式可以加速汽车和城市新能源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换电站保有量仅为1298座,换电纯电动汽车超过14万辆,占接入纯电汽车的2.2%,以私人乘用车占主导,蔚来、鹰明、奥动、伯坦等成为中国四大换电运营商,蔚来汽车主要布局私人乘用车领域,已接入9.5万辆, 北京汽车、北汽新能源、鹰明主要布局网约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已分别接入2.6万辆、1.4万辆和0.8万辆。
其中,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都鹰明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17年以来专注于电动车换电模式的技术研发和运营,并与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大运汽车、中国重汽集团等汽车厂家形成深度合作。自2020年鹰明换电版车辆量产以来,已成功销售和投放换电版乘用车,用于出租车、网约车行业、物流公司等场景;公司采用低压慢充小电池技术,不仅安全,并可利用现有电力网络建设换电站,使得建站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已建成并运营了数十家换电站,目前公司已销售投放车辆近万辆,换电台次已逾百万台次。
总体来说,目前充电和换电是电动车主要的能源补充方式,充电技术仍有不断进步的空间,充电设施建设将逐步实现普及;换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技术标准化、普及率低等难题,未来还需进一步推进;加氢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技术创新。
根据公安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然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能源供给带来巨大挑 战。全国目前平均每月发电量约为7000 亿度电,平均每小时的电量是10亿千瓦时。以快速充电输出功率为250千瓦计算,即便全部发电都用于电动车充电,中国电网可承载的单位小时同时进行高压快充的车辆约400万辆。加之纯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和使用效率不均衡等 现实问题存在,电力供给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用电需求,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
研究深入分析了高资源集约性、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标准化小电池慢充换电”模式,评估了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减排效能,发现该模式的能源储存和应用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消纳难、电网调峰压力大、电动汽车补能难等问题,同时也可以 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削峰填谷、增强城市能源安全性。此外,小电池组换电可由人工操作完成,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多重优势叠加下,这种成熟的新兴模式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加速汽车和城市新能源协同发展。
与会专家表示,减少车辆使用化石燃料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但是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仍面临间歇性、波动性、不稳定的挑战,研究新兴技术、探索新型应用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也是《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发展报告》 这类研究的意义所在。
来自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中心科技创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出席此次会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