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85名高中生与21位大学博导结对学术研究半年多,有何收获?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3-10-17 13:17   阅读量:14078   

人才培养的“触角”向下探,上海正在试点“大中小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半年前,85名沪上高中学生与21位大学博导结对,半年过去,他们有怎样的收获?

10月16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学术导师阶段性成果交流会暨 “大中小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启动仪式在东部教苑楼举行。

上师附中宝山分校于今年3月启动了“学术导师”计划,由高校博士生导师指导高中生进行学术研究,是上海首创,同时也是上师基础教育集团“大中小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首所试点校。

上师附中宝山分校校长贺亚丽介绍,依托集团教育资源,学校聘请21位大学博导结对85名高中学生。半年多来,同学们跟随导师走进上海师范大学校史馆、数理学院光电子实验室、参加学术研讨,经导师的学术精准指导,从科技、人文、心理等多个领域分别进行探究,在学习能力、科学素养、生涯规划能力等方面取得质的飞跃。

目前,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课题研究,形成课题论文并参加了市级竞赛。

在现场进行成果交流的高中生。

推开学术之门,高中生的课题初体验

“我第一次看到了大学实验室中的高级设备,第一次学习了光催化剂的原理,第一次进行了光催化氮氧化合物的实验。”高二班的刘雨何同学是第一批“学术导师”计划的学员,半年多来,他一直跟随朱建导师进行了环境化学项目研究,“在这些前所未有的体验中,一颗小小的学术梦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李成诚同学在跟随导师查清华教授读辛弃疾的诗词时,从他的豪放、勇猛中,读到了他的“英雄孤独”,“查教授敏锐地发现了我的感受,鼓励我从‘孤独’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研读辛弃疾的诗词。”

朱恒夫教授则通过带领同学们参加业内学术研讨活动、观看儿童剧,阅读剧本,让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学习古体诗词曲、剧本的创作。

“学术导师计划的实施,对导师和导师组来说,也是一次学术指导和学术经验的升华,对于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教学相长,导师们有了更深的体会。”陈昌来感叹。

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张治表示,学术导师计划是两校深度探索大学与高中教育相衔接的新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宝山区更多学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大中小贯通”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上海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介绍,这一计划是上海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对“大中小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集团将利用上海师范大学的高校师资与设施资源,弥补集团内80所附属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短板,并积极推动“科学家进校园”,让中小学生感受学术魅力、科学家能量,提升其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符合未来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上海师大党委书记林在勇指出,“大中小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是推动上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引领科学教育发展。期待各方携手加快探索和走出大中小教育相衔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打造未来学校的上海模式,为全国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贡献的“上海方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555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不良信息举报-
市场情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60394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