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创业型社区!做好家门口的创业服务
黄浦区一直将街道社区作为实施公共创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创业工作的最前沿,带着优质的培训课程、共建创业空间、一同举办活动,让创业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创业服务。
市培训课程进社区
10月28日,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黄浦培训营结营,学员们满载收获。“马兰花计划”培训营是上海市人社部门以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面向创业不同阶段的各类人群,开展的创业培训工作。
培训营内共30位学员,均来自社会招募,通过面试筛选后入营参加培训。其中大部分学员来自上海、杭州、苏州、南通等长三角地区,身份涵盖在校大学生、留学生、小微企业主以及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青年创业者等多个群体。学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0%。其中,来自苏州、杭州、无锡等C9联盟城区学员5位,拥有欧美留学经历的学员6位,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在校大学生6位,已经创业的小微企业主13位。
训练营的课程包括创业模拟测评、参与式培训、沙盘模拟、互动教学、跟踪辅导、参观走访等。其中的沙盘模拟课程让学员们印象深刻。据苏玥介绍道,沙盘模拟课的内容是模拟经营一家帽子企业,导师会模仿市场环境设定情境,学员则扮演工人、高管、销售等角色,面对帽子质量不过检、原材料采购多少、没有营收等经营困难,提出解决办法。虽然是模拟经营,但是学员们从中真切的感受到经营一家企业的不容易,以及市场对企业决策的巨大影响。
结课后,苏玥最深的感受是课程内容非常全面,很适合创业群体。从如何定制商业计划、市场营销策略和财务计划,到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沟通技巧课程都有涉及,除此之外,导师们丰富的创业经验也让苏玥收获颇丰。
苏玥说:“因为导师看过许多创业项目,所以非常有经验,帮我们规避了许多融资里的陷进,也教我们如何节约成本,比如企业刚开始应该请多少员工,购买多少设备。这些很细节的知识导师们也会照顾到。”
在苏玥印象中,导师老师说过一句话:大家刚开始创业,要做好充足的心里准备。万事开头难,初创企业一开始会碰到许多困难。正因如此,黄浦区常年大力扶持初创企业,此次培训营上,黄浦区还打包了一系列政策跟踪服务,包括享受“黄浦创卡”、新苗结对、创业见习、贷款支持、创业大赛和创业展示等提供给学员。
建成首个社区创业空间
在“马兰花”计划培训营开进社区的当天,黄浦区首个社区创业空间,南京东路街道的“创+空间”也完成了揭牌仪式。
南京东路街道2019年起开始注重优化营商环境,首创主推出创业工作品牌“创+”,并围绕“创+”组织了“创+生活节”、“创+沙龙”、“创+体验”、“创+课堂”、“创+联盟”、“创+论坛”等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从创业指导、资源对接、品牌孵化等各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次,在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的指导下,南东街道打造了“创+空间”,让创业型社区的想象成为现实。“创+空间”一期共涵盖五个功能区:“创客花园”“创客会客厅”“共享box”“零距离客厅”“创+阳台”。
每个区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创客花园”将与南东辖区内绿植类创新企业合作,打造“零距离花园”、“园艺科普角”等项目,为创业企业的品牌产品宣传助力;“创客会客厅”是“创+空间”的接待大厅,集聚了部分服务创业企业的一线窗口、金融机构等合作资源,同时设立了“一网通办”自助服务机,方便创业企业办理各项事务,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共享box”即共享办公空间,设置有3个免费工位,为有需要的初创企业提供短期办公服务;“零距离客厅”为多功能厅,空间可拆分使用。街道的线上创业品牌活动“政策直播厅”、“创业口袋直播间”活动也将落户于此。该多功能厅还配有视频会议功能,实现WiFi全覆盖。这里就像“零距离家园”的客厅,创业者们都可以在这里分享沟通交流;创+阳台是一个小型的户外互动场所,创业者们可以在此小憩,让大家就像在自家阳台一样感受到“家园”的气息。
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方研翔对“创+空间”的充满了期许:作为黄浦区首个社区创业空间,“创+空间”肩负起更多使命,通过不断深化推进南东街道与黄浦就促中心的联动合作,为更广大的创业者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创业资源对接,更完整的创业扶持政策,更便利的一站式创业帮扶服务,从而助力创业者在黄浦“创业、立业、兴业”。
目前,黄浦区正不断将优质资源、服务、团队导入社区,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社区创业空间,除了和南东街道合作成立“创+空间”外,还与小东门、半淞园、五里桥、豫园等街道合作挂牌创业服务站,将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内容精准投放至区域内创业主体密集的空间,提供贯穿创业全过程、全周期的公共创业服务,为创业型社区的创建夯实基础,使创业服务工作落在实处。既做好“家门口创业服务”,又跑出“黄浦创服加速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