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揭晓礼县四角坪遗址入围终评

来源:中新网甘肃
发布时间:2024-03-01 18:22   阅读量:18491   

2月20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入围终评。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揭晓礼县四角坪遗址入围终评

陇原大地是秦人诞生、崛起之地。为了寻找早期秦人的足迹,自2004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专项课题的长期支持下,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五家单位联合成立课题组及考古队,启动了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

近些年,在陕西关中地区陆续发现了“血池遗址”“吴山遗址”“下站遗址”等秦汉时期的祭祀遗址,使得秦汉祭祀考古成为热点。在甘肃境内,特别是西汉水上游地区也陆续发现了众多的祭祀遗址,其中就包括礼县四角坪遗址。

礼县四角坪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四格子山顶部,东距大堡子山遗址约5公里,海拔1867米,山顶被人为处理为一处大平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经勘探发现,平台外围有夯土墙环绕,内有大量夯土建筑基址。

2012年,礼县博物馆馆长王刚在田野调查时发现了四角坪遗址,同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初步勘探。2020年至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该遗址开展发掘研究工作,目前已基本明确四角坪遗址的建筑格局。

四角坪遗址建筑群结构规整,层级分明、秩序井然,以大型夯土台为核心、整体呈明显的中心对称格局。已发掘部分主要由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土台四边正对的四组附属建筑以及四角曲尺形附属建筑组成。各方向对应位置的建筑,平面及柱网布局一致。中部夯土台基平面呈方形,边长约为27.8米,现已发掘其西半部分,结合勘探情况可知,土台四边各有两处夯土台阶。土台四边有柱洞紧靠台缘,底部均垫有柱础石,说明土台四周有立柱环绕。台基外围四周有鹅卵石铺设的宽约1米的散水。

在中心夯土台的中心位置,有一边长为6.5米的方形半地穴空间。其四角各有一柱坑,每个柱坑包含两个截面为近方形的柱洞,四壁中点处各有一个柱洞,柱洞底部均有柱础石。地面铺设方形素面地砖,沿整个平面的两条对角线将部分地砖切割,中心交点处被一晚期坑破坏。铺地砖采用了较高超的填缝技术,达到了密封效果。地砖下埋设陶水管道,在夯土下向北延伸,与台基北部的排水设施相连。四壁残存上下两排铁钉,垂直钉入夯土壁,据现场遗物分析,铁钉可能用于固定墙壁上的饰面砖。

中心夯土台四面中部分别对应四组附属建筑,现存相对的两个近方形夯土台,土台边缘环绕柱洞和柱础石,二者共同被一圈散水包围。中心夯土台四角分布曲尺形夯土台基,同样由散水包围,台基边缘环绕柱洞及柱础石,台基上散布零星的柱础石。附属建筑以夯土墙相连,并分隔出多个院落,与附属建筑一同将中心土台围合,形成这种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独特建筑格局。

四角坪遗址出土遗物主要以建筑构件为主,包括云纹瓦当、绳纹筒瓦、板瓦,以及回纹地砖、空心砖、素面地砖、陶水管以及带有戳记的板瓦等。各类建筑构件尺寸规整、规格整齐、纹样也较统一,体现出该组建筑建造时具有成体系、成规模的构件制作规范;同时可以看出建筑构件遗存所处时代较为一致,未见明显的后期更替或扰动,证明其沿用时间短暂、性质单纯。

根据出土建筑材料的特征和制作工艺,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判断,四角坪遗址应是秦统一后即秦帝国时期的遗存。该建筑群整体呈典型的中心对称格局,有别于日常生活的建筑空间,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结合其地理位置,推测为一处与祭祀相关的礼制性建筑群。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在东巡之前曾在统一全国的次年进行过一次西巡,所到区域为秦的北地郡与陇西郡(今天水、陇南、定西地区),礼县地属秦陇西郡,在此发现有秦人早期的都邑与先公陵园,四角坪遗址为秦代大型建筑群落,规模之大、等级之高,极为罕见,推测很可能是为始皇帝西巡准备的祭祀场所。

四角坪遗址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保存状况较好的秦帝国时期大型礼制性建筑群,四角坪的建筑格局体现着建造者的思想认知,而这种认知本身就建立在国家统一后思想观念的统一以及由此所反映出来的物化体现。与此同时,四角坪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和补充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体系的链条,还对研究我国早期祭祀制度、建筑制度及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555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不良信息举报-
市场情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60394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