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股价上涨17.83%市值上升2100亿元
10月18日晚,宁德时代长文回复深交所9月30日出具的关于公司582亿元定增项目问询函称,公司不存在过度融资的情形,仅2020年以来公司拟新增投资的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就达约1100亿元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已基本使用完毕,未使用部分占比相对较低
最近4个交易日,宁德时代股价上涨17.83%,市值上升2100亿元截至10月18日收盘,宁德时代报595.02元/股,总市值达13858亿元
募资合理性:
拟新增项目资金需求达1100亿元
2018年,宁德时代首发上市募资53.52亿元,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96.18亿元,2021年,宁德时代再次抛出定增计划,拟募资582亿元审核问询函要求宁德时代对募资的合理性进行说明
宁德时代回应称,未来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大一方面,产能建设资金需求大2020年以来,公司拟新增投资的电池生产基地包括宁德车里湾生产基地,福鼎生产基地,宜春生产基地项目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合计已达约1100亿元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加大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由2018年的19.9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5.69亿元,2021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115.16%
产业链投资是宁德时代另一大烧钱板块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对外投资总额为98.15亿元,其中直接股权投资78.46亿元,认缴合伙企业金额为19.69亿元
宁德时代表示,产业链投资目的并非以获取短期投资收益为主,而是公司保障及促进业务发展的必要方式一方面保障产业关键资源供应,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链合作及协同,拓展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存货规模增长:
为下半年销售备货
问询函指出,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13.13%,16.01%,11.72%和 18.17%,占比持续提升,存货构成中库存商品占比分别为 17.01%,30.28%,33.59% 和 44.44%,占比持续提升,发出商品占比持续下降。
据宁德时代披露,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产成品合计占存货金额的比例分别为63.53%,65.64%,61.38%和 63.10%,占比基本稳定存货构成中发出商品占比分别为46.52%,35.36%,27.79%和 18.66%,发出商品占比有所下降
宁德时代回应称,报告期内发出商品的余额略有增加,其占存货比例变化受到公司经营规模,生产备货安排,物流和客户验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1年 6月末发出商品的占比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公司为下半年销售备货,库存商品余额和占比提升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受芯片短缺的持续影响,整车企业车辆生产交付时间推迟,导致动力电池提货周期延长,产成品库存占比上升。。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近期动力电池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生产商,为保障原料供给,降低成本压力,会在市场上进行原料囤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原材料库存。
此外,宁德时代还披露了存货周转相关数据2021年1—6月 ,存货周转率为3.43次,2018年—2020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79次,3.5次,2.94次
宁德时代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有所放缓,存货周转率略有下降2021年1—6月,伴随着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存货周转率有所回升,公司存货周转周期约为3—4个月,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周转周期约为2—3个月
毛利率下降:
原料成本上涨 销售价格下滑
问询函提到,最近三年及一期,宁德时代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分别为32.51%,28.19%,26.50% 和 24.36%。
据公告,2021年1—6月,宁德时代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动力电池毛利率下降所致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销量为38.63 GWh,销售单价为0.79元/Wh,同比下降11.13%,单位成本为0.61 元/Wh,同比下降6.82%,毛利率由2020年26.56%下降至23.00%
宁德时代表示,2021年1—6月,受产业链部分上游材料短期供需不平衡影响,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使得公司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有所降低。为何前次募资还没用完就要进行新的融资?对于深交所的这一问题,宁德时代在回复公告中解释称,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使用金额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为79.38%,未使用部分占比较低。前次募投项目对公司增加产能发挥了作用,但随着市场需求增长,公司仍需进一步投资建设产能。
从行业整体来看,原料上涨致使动力电池生产行业毛利率集体承压公告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同行业公司可比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5.86%,22.79%,20.22%以及16.33%宁德时代23%的毛利率依然领先同行业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已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应对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包括依托规模效应,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关系及成本管控能力,依托技术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单位成本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