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迈基金新产品大卖外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3月22日,路博迈基金公告显示,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债券于3月21日成立,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40.91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今年第一只首募规模超40亿元的“固收+”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路博迈基金新产品的首募规模较高,一方面反映了现阶段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对外商独资公募投研实力的信任。
“固收+”吸金效果显著
从新发产品近期的募集情况来看,多只“固收+”产品吸金效果显著。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今年已有超过30只“固收+”基金成立,合计规模283.63亿元。
谈到发行“固收+”产品的原因,路博迈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周平表示,从产品属性来看,“固收+”产品的长期投资价值显著,尤其是在较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固收+”产品可以最大程度带给客户较好的长期持有体验;从当下环境来看,经历了2022年的市场震荡,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更趋稳健,未来利率债可能处于区间震荡格局,而“固收+”核心是控制风险,可以更好地帮助投资者抵御波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外商独资公募富达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富达传承6个月持有期股票拟于4月3日起向投资者公开发售。此外,贝莱德基金新产品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也正在发行中。
中国资产性价比凸显
中国资产愈加明显的配置性价比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吸引外资布局的重要原因。“注册制及配套制度落地后,有望带动A股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这也是许多外资机构想布局A股的原因。”在路博迈基金副总经理汝平看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拥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国基民的数量和规模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存较大上升空间。
与本土公募相比,外资机构在产品策略、技术、风控等方面也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某本土公募高管表示,外资巨头加快在中国布局,国内基金公司在诸多方面或将迎来挑战。“比如在科技投入方面,境外机构长期注重研发和科技投入,而我们还存在差距;在风控方面,我们的经验偏少,还不够成熟。”
此外,在本土化建设方面,外资也在不断尝试。3月11日,路博迈基金发布公告称,知名基金经理魏晓雪从3月10日起担任路博迈基金副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魏晓雪的前东家是一家来自上海的基金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
本土化面临诸多挑战
有不少投资者对外资能否念好中国“公募经”表示担忧。
从时间上看,多数外商独资公募获批展业的时间不长,如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等。与不少国内本土公募相比,外商独资公募的先发优势并不明显。
从销售渠道端的数量上看,与本土公募相比,外商独资公募也并不占优势。数据显示,多家外商独资公募上线的代销渠道中,银行渠道的数量仅有个位数,这与国内头部基金公司几十家的代销银行渠道数量相比,相对较少。
在相关业务的开展方面,外商独资公募也面临不少门槛。“比如要开展QDII业务,机构的管理资金规模需要达到200亿元,这对不少外商独资公募来说,短期内是一个挑战。”某业内人士表示。
在投研团队的建设方面,外商独资公募多偏爱拥有国际化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但成功的国外投资经验能否顺利实现本土化,其效果仍有待观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