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3个县域医共体让群众有“医”靠
203个县域医共体让群众有“医”靠
“在镇里的卫生院也能看上县医院的医生,不仅家里人照顾起来方便,还少花了两千多块钱。”近日,赞皇县院头中心卫生院联合病房13床的李大娘办完出院手续时说。
来院头中心卫生院治病时,李大娘的CT刚刚拍完,赞皇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商飞跃,便接收到了她的检查结果。随后,商飞跃出具详细的诊断报告,李大娘在院头中心卫生院接受了规范的治疗。
这样上下畅通的远程诊疗,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近年来,我省坚持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由综合实力强的县级医院牵头,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前,全省140个县组建了20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县域(含县级市和有需要的市辖区)全覆盖。
那么,什么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它如何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看好病呢?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就是将县域内的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方面的共同体。牵头医院通过县乡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坐诊、指导带教等形式,帮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以赞皇县医共体为例,经过多年建设,该医共体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健康服务网络,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实现了全县域“乡检查、县诊断、县域内互认”的就医新模式,解决了基层心电、B超、检验、影像技术人员不足的困难,方便了群众在基层就医。
2023年,全省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向乡镇卫生院派驻管理人员2.25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10.28万人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达到52.21%,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提供住院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达98.6%,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73.8%,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县域内分级诊疗格局正在稳步建立。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以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要求,进一步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外部治理和内部运行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