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件“舶来品”文物讲述千年“海丝故事”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6-26 20:35   阅读量:6558   

6月19日,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东汉马座陶灯和胡人俑座陶灯等文物。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用古希腊手工技术制作的黄金串饰,古罗马的水晶玛瑙、斯里兰卡的琥珀松石……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络绎不绝的游客穿行在琳琅满目的“海丝遗珍”之间。展厅内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各类文物,述说着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悠久历史和繁华盛景。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拥有5200多件广西合浦汉墓群出土的文物,且相当一部分文物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在二楼展厅展出的波斯陶壶,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尊身着青绿盛装的陶壶在聚光灯下耀眼夺目,是汉王朝与波斯帝国交往的重要物证。

6月19日,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东汉晚期波斯陶壶。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它曾叫‘青绿釉陶壶’,后因其‘波斯血统’,得名‘波斯陶壶’。”副馆长林娟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年代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一件东汉时期的波斯陶壶。这座波斯陶壶的发现,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与波斯帝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双方交流的纽带。

2021年,合浦汉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合浦汉墓群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海外玻璃器,其中有一件产自地中海地区的罗马玻璃碗,属于较为罕见的珍品文物。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熊昭明说,古罗马人比较喜欢玛瑙,他们就区别于单色玻璃,仿玛瑙的颜色制作了这种玻璃碗。经化学成分分析后确认,该碗为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钠钙玻璃,后经印度等地转口贸易流入合浦。

“在当时,精美的玻璃器价值高于黄金,合浦汉墓出土的众多珍贵玻璃器,无疑是汉代海上贸易繁荣和当地民众生活富足的重要见证。”熊昭明说。

6月19日在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展出的西汉晚期深蓝色玻璃杯。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路线,还是文化交流、科技传播的路线。考古学家已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发现中国汉代生产的铜镜和陶器等。西方的玻璃制造、采珠、宝石加工等技术,也在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合浦县申遗中心副主任蓝胤天说。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收藏的各类文物,是中华文化对外开放、交流互鉴的见证。林娟介绍,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不仅是文物收集、修复和陈列,还要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拓展传播维度,激活文物的生命力。

为了让观众沉浸在文化体验之中,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利用现代动漫技术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宣教活动。不断完善的“网上博物馆”里,有开口说话的湖蓝色玻璃杯、吟诗作对的提梁铜壶、跳海草舞的铜凤灯……

“当藏品变得‘触手可及’,且更富时代气息,文物传递的文化才能更深入人心。”林娟说。

近年来,合浦县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汉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陆续建成海丝首港、汉闾文化园、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等景区景点。文化和旅游业已成为合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10多公里外的合浦县海丝首港景区,极具故事感的全景交互沉浸式体验令人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有商船到!”夜幕降临,岸边传来高亢叫声,外国商队在锣鼓喧天中举着火把上岸。

归航、启航、船去、船来,合浦县海丝首港景区再现2000多年前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盛世画卷。通过汉韵建筑、全景交互式生活港、商业演艺“三者合一”的运营模式,海丝首港景区带动区域旅游、文化、生活融合发展,让古韵焕发出新生机。

“景区不仅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联动搭建旅游线路,也充分利用文物信息和资源对海丝文化进行演艺式还原。”林娟说,通过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的优质文旅项目,让历史文化的张力变成城市发展的活力,使“海丝故事”在合浦这座依海而生的城市里获得新的演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555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不良信息举报-
市场情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60394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