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报纸情缘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5-11 00:15   阅读量:7293   

从我记事时起,报纸就一直伴随着我人生。

小时候,公社在我家附近兴修永乐水库,指挥部设在我家,每天晚上都看到公社干部坐在一起开会读报,家里随处都是报纸。1972年上学后,父亲给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他自己则订了一份《参考消息》。学校有个报刊亭,每天都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供师生们阅读,当时我们记日记、写作文免不了摘抄报纸上的内容。

在学校,报纸不仅是学习教育的帮手,还以另外一种娱乐活动诱惑着我们。我们男同学把旧报纸裁了,折叠成一个个四角形别别,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码在地上,另一个人拿一个别别一起扳,也叫扳别别,若把对方的别别板翻了个面了,对方的别别就是自己的了。这种带有赌博味道的体育游戏,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孩子们很容易上瘾。我家里的报纸多,我力气大,书包里经常装满了赢来的五花八门的别别,整天乐呵呵的。女同学心灵手巧,往往别出心裁,利用报纸上的图案和照片,把课本包得不但美观,而且照课本内容包装,一看外观便知是什么书。语文书用书法,数学书用图表,自然课本用树木或者动物包装成封面,令人赏心悦目。教室里书香伴着报纸的油墨香,读书也多了一些乐趣。

1975年3月,上小学三年级的我无意中在父亲的书桌上看到一张《宜昌报》,我被上面刊载的神农架林区打豹英雄陈传香的故事深深吸引,一口气将故事看了几遍,觉得太震撼了。一个农村妇女为了抢救同伴,不顾个人生死,赤手空拳将一只两米多长的金钱豹活活打死,而自己身体却没有受伤。第二天,我带着报纸,大家争相阅读,觉得陈传香真是大英雄!后来,我便开始关注各种报纸,幼小的心里萌发出当一名英雄的志向。

小时候,报纸不单是用来阅读的,也是稀缺的日用品。报纸的用途极为广泛,当时塑料袋还没出现,旧报纸就有很多用途。我在家里看过的报纸总是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父亲的书桌旁,以备父母包东西时使用。当时大姐住的房间墙上,全是贴的报纸,两年换一次。但用报纸最多的还是父亲,他将一张报纸一分为四存放在书桌上,当有人找他瞧病,看完病抓药时,就用报纸将中药包装好,再用很细的线包扎好后递给病人。

偶尔到镇上买根油条吃,一般也会提前准备点旧报纸,裹着油条边走边吃,吃过了,还要用报纸抹一下嘴,擦一下手,才会扔掉。

当时供销社出售的许多糖果点心,也是用废旧报纸包好后,递给顾客。偶而供应一瓶瓶装酒,报纸包了又包,才会小小心心递到顾客手中。农村老人过寿、孩子抓周,乡亲们送的礼品,一件件被报纸裹得有棱有角,摆在那里,很是好看。我小时候经常收集旧报纸卖钱,价格比一般书本杂志高。无论什么样的报纸都舍不得丢掉,再烂再脏,都有它的用处,比如当灶屋的引火纸,有时急用还可以当解手纸。

在城里,报纸也用到了极致。铺子里头,各种土特产是报纸包好了,吸引人们去买;馆子里,报纸垫桌,人们一边吃饭,一边看垫放报纸上的旧新闻,奇怪旧新闻往往比当天报纸更吸引人,于是就把旧新闻当新闻讲,照样引发了听众的兴趣,可见报纸旧了,但上面的文字还是顽强地不肯退场。每年春节大扫除,各家各户把衣柜和抽屉垫上旧报纸,把板壁,墙壁,楼板统统刷上一层旧报纸,此时,人们一脸满足,比新房子搞了装修还高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在财政部门从事农业财务管理。受交通和信息通信条件的限制,许多政策法规都是从报纸上学习了解的。由于当时开征的有农业税,后来又开征了特产税,这些税收政策都需要进行广泛宣传,于是我们在本地党报上开辟了“财税政策宣传专栏”,经常回答读者来信中的一些政策问题,报纸就成了我们宣传财税政策的最好阵地。

后来我调入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每天早上一上班,市领导们就可以看到当天的本地党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习惯经常和记者们在一起,商谈如何报道市政府工作部署和领导们的日程安排,如何宣传政策法规,刊发市长的讲话文稿,也习惯于晚上撰写、审核宣传稿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涉及到住房改革、财政四项改革、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等重大改革问题,这些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正面引导。可以说,作为党的喉舌,报纸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成了《三峡日报》等报纸的通讯员,也成了《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三峡日报》等报纸的忠实读者和知心朋友。快三十年了,我至今仍保持每天阅读党报的习惯,通过读报,了解时事政治,政策法规;掌握经济脉搏,世界走向;知晓天下大事,人间百态;学习各类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

报纸的发展也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最初的报纸是铅印,后来是电脑排版,再后来才进化成了数码激光照排。插图则是从无到有,由黑白过渡到了彩色。报纸版面从小到大,从一张到二张、三张、四张甚至更多。报纸发行原来都是通过邮政部门,大城市可以当天看到当天的报纸,但农村特别是偏远一点的农村要好几天才能看到,现在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人民日报》都委托本地印刷,当天就能看到,各种快递快速抵达,方便多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人不再看报,更多的是在网上阅读新闻。许多报纸被迫停刊。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变迁。但报纸和我的缘分已深深地刻进了我的骨髓里。那油墨的清香、那些温润的文字永远留在我的心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555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不良信息举报-
市场情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60394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