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保持信贷适度增长注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2-05-30 08:28   阅读量:19943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的积极作用,建议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适当放宽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条件,扩大投资范围,提高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提高中西部地区在专项债务限额分配中的比例,优化交易所市场专项债券发行机制,吸引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投资

他说,当前,要保持信贷适度增长,这是稳定经济市场最直接,最重要的金融支持同时,也要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支持建议适度加杠杆的方向要精准,适度加杠杆的机构要适应,适度加杠杆的风险控制要创新,这需要广义金融政策的协同努力

金融政策先进而精准。

中国证券报: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在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上,从哪里入手更有效。

何海峰:受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中,需求收缩首当其冲

总的来说,要从消费端和投资端看总需求当前消费需求不足内需方面,在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滑,消费预期减弱,抑制了消费支出的增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汽车和餐饮消费同比分别下降31.6%和22.7%房地产是主要的拖累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9%和29.5%外需方面,伴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落地,欧美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其消费的下滑也将带动中国出口的逐步下滑但从投资需求来看,还是有亮点的1—4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8%,12.6%和4.3%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2%,充分表明我国稳增长,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工业和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9%,资源要素继续向高技术制造业聚集,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扩大覆盖面,在更多行业实行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适当提高退税额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强化财政支出,加强民生,科技,农林水,教育,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基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财政支持第三,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做好项目储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适当扩大使用范围除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九大重点领域外,加大对新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的投入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税收,担保,贴息,减租等方面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体工商户,餐饮,零售,旅游,交通等行业的帮扶力度第五,提高对稳定就业的支持,确保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拓宽失业保险稳定回报政策的受益范围,扩大阶段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覆盖面第六,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保障,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采取各种措施充分盘活现有资产,如突破预算赤字,提高债务上限或发行特别国债等,增加财政收支弹性,补充资金缺口

加快专项债券发行,拓展重点领域

中国证券报: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8月底前基本用完今年专项债务,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增基础设施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何海峰:专项债务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工具,是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补短板,增后劲的重要保障目前,地方政府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约2万亿元,前期批文已全部下发剩余待发行金额约1.6万亿元,发行节奏明显快于去年

我觉得这次全国例会释放了三个明显的信号一是财政政策前置进一步加强,发放和使用节奏明显加快由于债券发行与资金拨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为确保专项债券资金在期限内拨付到项目单位,实际发行时间将前移,6—7月份专项债券发行极有可能迎来新一轮高峰此外,还将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努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

第二,重点领域已经扩大,侧重于新的基础设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专项债务不仅要继续用于九大领域,还要合理扩大使用范围这个扩展的范围就是新的基础设施新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涉及新一代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诸多产业链新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还可以为高质量的增长提供支持,这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整的新起点

三是短期有效扩内需稳增长,长期打造新的经济引擎稳就业一方面,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的补充,具有调结构,促创新,补短板的特殊功能应该扩大投资支持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仍然贯穿宏观调控的全过程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带动传统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创造大量对人才学历要求高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同时辐射全社会,带动广大农民工进城就业,如外卖骑手,物流配送等2018年以来,在新增基础设施中,仅数字经济每年就占全社会招聘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是新增就业的重点领域

建议优化专项债券发行机制。

中国证券报:当前,专项债券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缺点是什么

但是,目前专项债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具有较强的约束性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建立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平衡机制,实现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平衡目前能产生足够收益的项目有限,专项债项目供给不足

第二,配额分配制度可能会加剧地区不平衡我国专项债券的额度分配坚持正向激励原则,从有效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将更多地分配给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2021年东部地区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占4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需求大,市场化融资手段甚至比东部地区少,需要得到专项债务的倾斜

三是分销流通市场化程度不足专项债券的交易和流通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市场投资者单一,主要是银行投资者的单一和同质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资金供给有限也限制了专项债券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为充分发挥专项债券稳定宏观经济市场的积极作用,一是建议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适当放宽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条件,扩大投资范围,提高可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二是建议提高中西部地区专项债务限额分配比例,重点支持基础设施,能源,绿色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三是建议优化交易所市场专项债券发行机制,增加发行规模,适当降低个人投资者在交易所市场投资债券的门槛,逐步开放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继续推动扩大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专项债券试点范围,吸引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投资

长短结合,用好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证券报: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从扩量和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何海峰:虽然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或即将转向,但以我为主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不会改变。

我觉得可以从扩张和稳定存量两个方面考虑货币政策如何发力。

从长期高质量发展看,要扩大结构性货币工具的容量和增量,信贷资源和政策工具向重点领域适当倾斜。

第一,货币政策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应加强支持性货币金融政策,包括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增量工具,实现对核心行业和领域的精准支持,继续引导MLF利率和LPR下行,以降低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同时,地方政府要增加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控功能,严格控制信贷资金集中流向基础设施领域的质量,不能盲目上项目,要考虑长远发展,实现社会福利价值最大化

二是提高各类银行的针对性面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各类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为实体部门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比如,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和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动提高信贷投放贡献率,股份制银行进一步挖掘自身和客户的潜力,大型城商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支持,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再比如,近期改善房地产需求端的政策逐步出台,但房地产供给端面临的困境仍然束缚着需求和投资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房地产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适度加杠杆的方向要精准。

中国证券报:在平衡信贷适度增长和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方面,如何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何海峰:当前应该明确,要保持信贷的适度增长,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注意金融对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支持。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适度加杠杆的方向要精准信贷适度增长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支持,找准杠杆主体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水平从债务结构来看,政府和居民的负债率仍然较低,但非金融企业部门相对较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融资平台企业的债务,实际负债率低于这个数值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适当的杠杆需要考虑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优化债务在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配置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适度加杠杆,尤其是中央政府目前,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比地方政府低6个百分点,这也可以防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扩大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居民杠杆,并主要向中高收入家庭倾斜,鼓励他们增加消费企业要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方向,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障和供应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给予更多支持

其次,要适应适度的杠杆机制适度的信贷增长并不要求所有的银行机构都去争夺客户,而是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银行机构体系,各类银行各司其职,差异化发展,齐心协力,规避信贷无序扩张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近期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上对各类银行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银行要找准自己的能力圈,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三,创新适度杠杆的风险控制信贷适度增长不是不顾风险控制的盲目投资,而是要优化风险控制策略,创新风险控制工具,在增长和风险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自身资产和客户群体的结构特征以及自身业务在疫情冲击下的表现,认真评估现有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根据需要快速调整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创新抵质押方式,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服务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着力加快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优化管理流程,产品和渠道,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增信的同时控制风险

最后,对实体经济可持续性的金融支持需要广泛金融政策的协同努力金融支持仅仅依靠银行信贷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金融,央企,保险,资本市场的共同努力一是需要金融战线积极发力,发挥央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财政要直接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落实减税,退税,减费,贴息等政策,帮助企业脱困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基建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间接带动中小企业的生产订单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优势,畅通上下游资金流通,着力推动大中型企业融合创新,通过开放内循环实现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保险,担保,信贷政策的协调创新保险+信贷产品,实现信用风险转移,进一步发挥政府融资担保作用,更加积极地支持困难群体,小微企业,三农等主体的融资增信,提高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加快全国综合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三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枢纽和连接作用,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便利一方面可以稳定宏观杠杆率,避免信用风险的积累,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和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555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加入我们 - 不良信息举报-
市场情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6039483号